您的首選項已更新。如需臨時更改您的賬戶設置,前往
提示,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首選國家/地區或語言
> beauty2 heart-circle sports-fitness food-nutrition herbs-supplements pageview
點擊以閱讀我們的無障礙聲明

薑黃的使用方法—益處、關節健康和劑量

134,790 閱覽

anchor-icon 目錄 dropdown-icon
anchor-icon 目錄 dropdown-icon

人類使用薑黃已有近四千年曆史。 數千年來,它被用作染料、烹飪香料,以及藥學使用材料。其作為香料用途的梵語文獻,可追溯到古印度時代。 薑黃(Turmeric)這名字源自拉丁語terra merita(功勳土),原因是它的根部磨碎後呈金黃色。 香料是由薑科植物薑黃(Curcuma longa)提煉而成。 種植薑黃是為了取其莖部。莖部曬乾後磨成黃色粉末,具有我們熟悉和喜愛的苦甜味。

薑黃引起關注的主要成分是薑黃素。 有報告指出這種薑黃素類多酚具有藥學使用特性,包括幫助控制炎性反應、退化性眼疾,甚至代謝綜合症。 多酚是植物代謝產物,其功能是幫助植物抵禦紫外線、昆蟲、細菌甚至病毒的侵害。 它們也是食物的苦澀味、酸度、顏色、香味和氧化能力的來源。

‌‌‌‌多酚是什麼?

由於流行病學研究反覆表明,富含多酚的飲食可以提供緩解炎性反應功效,致使諸如薑黃素等多酚廣受歡迎。 在分子層級而言,多酚有助穩定細胞組分中的氧化反應。 氧化反應可導致細胞內細胞器的損傷,包括「細胞發電站」線粒體,其中大量的細胞能量是通過我們呼吸的氧氣產生。 食用具有抗氧特性的食物,例如漿果、堅果、 健康脂肪,以及薑黃,被認為有助維持氧化損傷的水平。

‌‌‌‌薑黃素有什麼益處?

多項審查研究表明,薑黃素可能通過影響中和自由基的酶活性,來幫助限制血液中氧化應激的標誌物。炎性反應是基於任何組織的內部或外部刺激,而在組織中產生的一連串複雜反應。 其目的是保護組織,並解除造成細胞損傷的初始原因。惟長時間不受控制的炎性反應,可導致組織損傷超出預期。

為了衍生這一連串化學反應,信號分子由細胞產生並釋放,導致更多炎性反應細胞和分子產生持續循環,意味著炎性反應更趨嚴重。 許多研究顯示,薑黃素可阻斷這些細胞信號,因此有助維持炎性反應蛋白和細胞的數量。 不過,在許多此類研究中,研究人員發現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較差。 因此,薑黃素攝入體內之後,很難被胃腸道吸收、代謝,並迅速從體內去除。 在富含卵磷脂的食物(如雞蛋、植物油和酪乳酸奶)中攝取薑黃素,可能有助於增加其在腸道中的吸收。 結合薑黃素和胡椒鹼—黑胡椒的天然成分—的研究顯示,由於胡椒鹼會減慢薑黃素的新陳代謝,因而令薑黃素的濃度增加了20倍。

‌‌‌‌炎性反應的後果是什麼?

必須謹記,炎性反應是人體對刺激物的自然反應。炎性反應反應分為兩大類。 急性炎性反應反應的持續時間很短,通常是由細菌、病毒或傷害等短暫刺激所引起。 然而,如果炎性反應持續,炎性反應反應將會進入第二階段。 此階段稱為慢性階段,如果放任不管,可能會導致各種慢性疾病。 慢性炎性反應的某些症狀並無特異性,可能包括關節痛、身體疼痛、慢性疲勞、失眠、情緒低落,體重增加或體重減輕。

關節問題—更具體地說是骨關節問題,被認為與慢性炎性反應有關。 一些研究表明,每天補充500毫克至2克薑黃素,可優化膝關節疼痛。 儘管有關研究並未顯示血液中的炎性反應標記物下降,但研究結果被認為是存在於關節空間的炎性蛋白所致。 其中一項研究顯示,關節疼痛於服用薑黃素補充品後兩小時得到緩解,而服用非甾體類緩解炎性反應藥布洛芬(一種推薦用於關節問題的藥品)則需要一小時。 補充薑黃素的持續時間為4到12週。

與第二型糖代謝病有密切關係的代謝綜合症,是另一種可能與炎性反應相關的疾病。它由一系列症狀組成,包括胰島素抵抗、血糖水平升高、血壓高、三酸甘油酯升高、「好膽固醇」HDL偏低、「壞膽固醇」LDL偏高和肥胖症。 許多有關薑黃素和代謝綜合症的研究顯示,薑黃素可優化胰島素敏感性、控制血壓和炎性標誌物。 其中一項研究顯示,連續一個月補充1克薑黃素,可降低三酸甘油酯水平,但體內膽固醇或脂肪水平則無變化。 研究並顯示,炎性反應、三酸甘油酯偏高和膽固醇偏高均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補充薑黃素相信有助降低相關風險。

‌‌‌‌如何服用薑黃素

含有天然香料薑黃的咖哩,其薑黃素含量平均約為其乾重量的3%。咖哩調味粉的薑黃含量要低得多,因此,薑黃素的含量亦低得多。含有薑黃的茶和其他飲品,例如黃金牛奶,是可供飲用的其他替代品,以受惠於薑黃素的緩解炎性反應特性。 與咖哩一樣,其薑黃素的含量亦有所差異。

含有薑黃根提取物的薑黃素飲食補充品,是另一種攝取薑黃素的形式。 補充品的標籤會標明薑黃素提取物含量的不同百分比。 獨立的品質控制和品質保證實驗室會對產品進行測試和檢查,以驗證這些聲明,並在產品製造商的指示下,對標籤進行認可。 一些薑黃素飲食補充品配方亦會包含其他提取物,例如黑胡椒提取物(胡椒鹼)或含有植物膠的專有混合物,或其他脂類製劑,以嘗試提高薑黃素的生物利用度。 特後,研究還顯示出薑黃素可在膠原蛋白薄膜、乳液、海綿和繃帶的配方中用作外用劑,以促進健康皮膚。

‌‌‌‌薑黃素補充品的劑量和安心性

薑黃素已被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認可為安心化合物。 建議的每日特大劑量範圍為每天3毫克/千克到4-10克。 由於大多數使用提取物研究的時限為1-3個月,迄今為止,沒有證據表明長期使用薑黃素會產生任何長期後果。 儘管尚未有使用薑黃素導致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,但某些副作用可能包括腹瀉、頭部疼痛、皮疹和黃色大便。

如果你正在服用藥品,在考慮開始補充薑黃素前,請先諮詢你的醫生。 體外研究表明,薑黃素會增加同時服用稀釋劑的患者出血的風險,因此你必須與醫生商討任何可能的藥品相互作用或疑慮。 亦有報告指薑黃素粉末會導致接觸過敏反應,例如立即接觸後出現瘙癢或皮疹。 如果你出現任何這些症狀,請立即停止使用。 特重要的是,如果您感到任何喘鳴、呼吸急促、吞嚥困難或嘴唇腫脹,請即停止使用任何含有薑黃素的產品,並致電你當地的緊急服務部門。

總體而言,薑黃素顯示出作為替代物質的巨大潛力,並可能有助於維持健康功能。 這是一種很棒的香料,可為食物(尤其是雞肉和蔬菜)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風味和顏色。 結合漿果、瘦肉和健康脂肪,你的飲食將獲得充分的多酚。

請記住,如果你選擇開始服用任何膳食補充品,請務必諮詢你的醫生,並確保先閱讀清楚產品標籤,以確定你將要食用的薑黃素份量。

參考文獻:

  1. Biswas, S.; Doe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Explain the Antioxidant Paradox? Oxid Med Cell Longev. 2016. doi: 10.1155/2016/5698931. Epub 2016 Jan 5.
  2. Carlsen, M., Halvorsen, B., Holte, K., et al.; The total antioxidant content of more than 3100 foods, beverages, spices, herbs and supplements used worldwide. Nutr J, 2010. 9: p. 3.
  3. Chaudhari, S., Tam, A., Barr, J.; Curcumin: A Contact Allergen. J Clin Aesthet Dermatol, 2015. 8(11): p. 43-48.
  4. Dei Cas, M., Ghidoni, R.; Dietary Curcumin: Correlation between bioavailability and health potential. Nutrients, 2019. 11(9): p. 2147.
  5. Hewlings, S., Kalman, D.; Curcumin: A Review of Its' Effects on Human Health. Foods, 2017. 6(10): p. 92.
  6. Higdon, J., Drake, V., Delage, B., Howells, B.; Curcumin. Oregon State University. Linus Pauling Institute. Micronutrient Information Center. Webpage. 2016. Accessed 04/19/2020.
  7. Kunnumakkara, A., Sailo, B., Banik, K., et al.; Chronic diseases, inflammation, and spices: how are they linked? J Transl Med, 2018. 16(1) p. 14.
  8. Kunnumakkara, A., Bordoloi, D., Padmavathi, et al.; Curcumin, the golden nutraceutical: multitargeting for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. Br J Pharmacol. 2017. June;174(11):1325-1348. doi: 10.1111/bph.13621. Epub 2017 June.
  9. Pahwa, R., Goyal, A., Bansal, P., et al.; Chronic Inflammation. In: StatPearls Webpage. 2020;Accessed 4/19/2020.
  10. Pandey, K., Rizvi, S.; Plant polyphenols as dietary antioxidants in human health and disease. Oxid Med Cell Longev, 2009. 2(5): p. 270-278.
  11. Prasad, S., Aggarwal, B.; Turmeric, the Golden Spice: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e to Modern Medicine. In: Benzie IFF, Wachtel-Galor S, editors. Herbal Medicine: Biomolecular and Clinical Aspects. 2011;Accessed 4/19/2020.
  12. Sahebkar, A., Serban, M., Ursoniu, S., Banach, M.; Effect of curcuminoids on oxidative stres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.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, 2015. 18(B): p. 898-909.
  13. Skiba, M., Luis, P., Alfafara, C., Billheimer, D., Schneider, C., Funk, J.; Curcuminoid Content and Safety-Related Markers of Quality of Turmeric Dietary Supplements Sold in an Urban Retail Marketplace in the United States. Mol Nutr Food Res. 2018. May;29:e1800143. doi: 10.1002/mnfr.201800143. Epub 2018 May.
  14. Tayyem, R., Heath, D., Al-Delaimy, W., Rock, C.; Curcumin content of turmeric and curry powders. Nutr Cancer, 2006. 55(2): p. 126–131.
  15. Vollono, L., Falcon,i M., Gaziano, R., Iacovelli, F., Dika, E., Terracciano, C., et al.; Potential of Curcumin in Skin Disorders. Nutrients. 2019. 11(9): p. 2169.

免責聲明: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⋯ 閱讀更多